作者:吴江
项目:嘉州长卷·天街
春季是每年的招聘高峰,在公司发布的招聘启事上、在朋友圈里、在行业聚会中,到处都求贤若渴。尽管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但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却从来都没有断档过。除了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共性的要求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公司招聘广告的标配:“40岁以下”!仿佛如果你没有在40岁之前顺利进入一家发展良好的企业,那40岁的你,将无情地被就业市场所“抛弃”;更现实地来看,即使是40岁之前进入了一家还算不错的企业,如果你没有在40岁之前成为这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人,那你也几乎只有在这个企业走下坡路,而且非常有可能随时被90后,甚至是95后取代。
我们不禁要问,现代人平均寿命越来越长,40岁可能连人生的一半都尚未经历,而我们的职业生命,却要残酷无情地被划上句号了么?相信很多去过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在这些国家里,到处都是在外打工的“银发族”,很多连走路都颤颤巍巍的80岁高龄的老人依然在开大客车,跑长途,做服务。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不老社会”在日本等国有其特殊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威胁这些国家,另一方面沉重的养老负担使得这些老年人不得不在年迈时依然背负着生存的压力。虽然这些国家的老年人有“职业市场”,但是相信我们国人很难把“打工的银发族”当成是幸福的人来看。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人一辈子最热爱的事情是工作,但是我们应该争取在年轻的时候奋斗,在年老的时候不再这么辛苦地活着。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还有很多年轻人需要机会,我们不能指望着当我们年老的时候还在正面跟年轻人去争取体力劳动的工作机会。
诚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且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没有拥有一个温馨的原生家庭,那日后这个人可能就需要用一辈子来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我们没有好好读书,我们错过的也许是这一生唯一的纯粹的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和读书的时光;如果我们在青年时期没有奋力拼搏,投入地工作,那当我们步入中年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立足的砝码;如果我们在中年时期,还不能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守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庭,那这一整个家庭可能都无法完成阶层的“晋升”,甚至还有可能在阶层固化的社会竞争中,成为社会的“蚁族”,到头来不得不靠苦力,艰难求生。
也许会有一些“有出息”的人,即使错过了人生中前几个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段,也能厚积薄发,在后面的“赛道”上突围出来,但那何等艰难?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有结果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但不努力就更是什么机会都争取不到了,除非你“投胎投得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靠谱的做法是在该努力的年龄段和该努力的时候,让自己绽放。
回过头再来看企业的招聘年龄为何常常限制在“40岁”以下,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时间来识别出那些在人生的赛道上,刚开始表现平庸,后面才“幡然醒悟”奋力冲刺的人。企业的生存,没有“试验田”和“实验室”,更没有“培养皿”来悉心培养一个未知的结果。企业的成长,寄托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期许,容不得半点闪失。因此企业只能选择在大概率上不容易出错的那个人。这个人并非简单的年龄的界定,而是在这个年龄之前所必须达到的人生的积淀。这个界定的方法,既适用于企业内部,也适用于企业外部。所以既是对内部员工的要求,也是对外招聘的要求。
如果我们能满足公司对你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职业操守、人脉积累、精力和体力的要求,那么我们才有资格,让公司在考虑是否继续雇佣我们的时候,不仅仅是通过“年龄”来评判我们,而是让公司发现我们作为个人为公司释放的有效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好好思考,公司给我们发工资、发奖金,发的是我们这个岗位的工钱,还是给你发的工钱。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在任何公司的职业生命,可能都很难跨过40岁。
我们必须问自己:我的这份工作,换了别人,是否轻而易举就可以把我替换掉?市场上目前就我这个岗位,是否有更高的要求?我是否能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我的这份工作,是这个专业版块本身的专业职能和流程需要我机械化地经手,还是我在为公司创造流程以外的其他重要价值和贡献?我对公司的贡献,有切实帮助公司的业务成长么?我工作的时候,是否能全力以赴,心无旁骛?我的工作是让我自己“身价倍增”,还是让我“不断贬值”?我是否有精力和体力来完成我的工作?我是否有不断学习和成长,让每一天的我都觉得自己有进步、有收获?我的工作是否让我觉得快乐,也让我的家人引以为傲?
这些问题,不是要等到将近40岁的时候才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认真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到40岁,希望你早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年龄而恐慌;如若你已经过了40岁,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发现自己跟年轻人之间的“差距”,用我们的恒心和耐心把我们的工作经验,构筑成知识体系。去培养人、去辅导人,成为导师,成为别人的指路明灯。所谓“四十而不惑”,这个年纪的人更应该知道自己要坚守的是什么,也要更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努力锻炼身体,让自己成为家庭的依靠,公司值得信赖的伙伴,挑起更多的重担,取得成就而非简单的成绩。
40岁,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创业”。这个“业”,是勇气、智慧和人生能量所聚集的“业”。任正非带领华为从注册资金两万到现在的年销售1000亿美元,是创业;马云在湖畔花园聚集了十八罗汉,开创了阿里,是创业;甚至我们的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2007年在乐山的居民楼里诞生,也是创业……这些创业都伟大而壮丽。我们也许做不了了不起的企业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创业精神”,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都可以是“创业”,能自己开公司的,并发展壮大的,是了不起“创业者”;能在一家公司里长久贡献价值,并用实力证明自己价值的,也是“创业者”。创业就意味着,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意识到,不是工作在滋养我,而是我在滋养我的这份工作。我们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来浇灌,我们也有可能随时会失去这份工作,所以我们要苦心孤诣地经营我们的工作。
40岁,只要你用心经营自己的工作,需要你的,是你的事业,是你的价值牢牢地树立了你的“地位”。当你发现了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你的事业会带你走得更远。你的人生,处处都是需要你的人。因为能把工作做好的人,一定是经营人生的赢家。能够为家庭负责的人,能够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时时处处都一定能活得精彩!